• <dl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blockquote></dl><dl id="heqqt"></dl>
    <tr id="heqqt"></tr>
    <ol id="heqqt"><dfn id="heqqt"></dfn></ol><dl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blockquote></dl>
      1. <kbd id="heqqt"></kbd>
        <kbd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tr id="heqqt"></tr></blockquote></kbd>
          1. <dl id="heqqt"><var id="heqqt"></var></dl>
          2. <dl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tr id="heqqt"></tr></blockquote></dl><dl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tr id="heqqt"></tr></blockquote></dl>
                    <kbd id="heqqt"></kbd>
                    <dl id="heqqt"></dl>
                  1. 發揚傳統 服務社會 參與競爭 迎接輝煌——福建林業學校復辦及發展回顧
                    發布者:林威,蘇孝同     發布時間:2013-07-14

                    1974年福建生產建設兵團撤銷,兵團所屬的各林業團由省林業廳接收,福建林校在同年復辦。為補充師資,1975年 初,許寶龍副校長帶隊到各林業團選調一批經林業基層生產實踐鍛煉的大學生到林校任教。我們有幸經領導推薦,并通過考核調入學校,親歷了學校從復辦到升格為 高職的全過程。三十多年過去了,我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奉獻給了學校,而我們也和學校一起成長,從普通教師成為學校領導。難忘任教三十年中與學生相處 的日日夜夜,難忘曾與我們共同艱苦奮斗、休戚與共的親密同事。

                    一、肅清文革流毒,繼承發揚優良傳統。

                    1975年9月,復辦后招收的第一批工農兵學員入學了。這批學生分林業、測設、采運、機修四個專業,共160人, 由各地市招辦推薦入學。學生中黨員多、復退軍人多,年齡和文化程度相差懸殊。正式開學不久,北京就發生了“黃帥事件”,一個小學生向黨報寫信批判教師,這 事被“四人幫”利用來打擊“不聽話”的知識分子。一時間,“三報一刊”猛批“師道尊嚴”和“臭老九”,后來又是學習“朝農經驗”,以勞動代替教學,又是張鐵生的“白卷英雄”,又是“上海機床廠業余工人大學”的“以干代學”,教育界一下子亂了套?;靵y的教育思想和不按教育規律辦學的做法,嚴重沖擊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我校首屆招收的這批工農兵學員很不錯,他們政治上很成熟,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不輕易隨波逐流。他們遵守學校紀律,對老師也很尊重,雖然文化程度參差不齊,但大家學習都很刻苦努力。剛復辦時學校條件困難,要在草棚學習、就餐,要參加繁重的建校勞動,還要到后山植樹造林,但他們毫無怨言,對照當時的國內教育環境,他們的表現令教師深感欣慰。

                    學校剛復辦時,教職工由三部分人組成:一為老林?;貋淼睦辖搪毠?,一為生產單位選調進來的大學生,一為從設計院和林業廳直屬單位借調的工程技術人員。在校黨委領導下,三類人員相處不錯,大家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共同度過復辦初始階段的困難時期。

                    這 時期采運專業的幾位青年教師向學校要來一間空置的庫房,從林科所、廳物資倉庫、各采育場和廢品公司收集了一批零部件,自己動手修復了幾十臺油鋸、汽油機、 柴油機,制作了一批教學模型和掛圖,建立了復辦后的第一個采運機械專業實訓室,可以方便地進行課堂現場教學和實習,引起學校關注。復辦初期,幾乎所有的教 學標本都是由師生修舊利廢,親手制作,從無到有,就這樣組建了學校復辦后的最初一批實驗室。

                    1976年10月, 文革結束了,學校終于可以按教學規律正常抓教學了。在學校安排下,從老林?;貋淼睦辖處煂ξ覀冋J真“傳幫帶”。我們聽過林思明老師的《如何上好一節課》的 講座,也接受過老教師們的聽課和指導。教學管理部門連如何寫教案都認真把關,黃吉星校長還親自抽查過全校教師的教案。80年代初,學校實驗大樓、禮堂、圖書館、學生宿舍相繼落成,幾十個課程實驗室添置了新設備,教學條件逐漸改善,學校真正完成了復辦工作。1983年,黃吉星校長退休,陳傳馨老師任校長,學校中層進行了調整,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師進入管理崗位,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開創了新局面。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學校走上繁榮發展的新階段。

                    80年代初,以采運專業科為依托,我們進行了廣泛的畢業生追蹤調查。我們選擇了數百名不同時期的畢業生進行追蹤調查,收到全省26個林業局對856名畢業生的評估表?;鶎佑萌藛挝徽J為:福建林校各個時期畢業生的主要特色是懂理論、會操作、能吃苦,他們在基層工作比較安心,能上能下,沒有架子,動手能力強,能解決實際問題,實干精神好。畢業生也反映,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學風對畢業生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

                    不 同時期畢業生對在學校接受教育過程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學校在創建和復辦過程中形成了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他們在校期間就培養了吃苦耐勞、勇于克服 困難的品質,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基層的艱苦環境,并得到基層和社會的認可。第二,學校老師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教風嚴謹扎實,教學精益求精,對學生嚴格要 求、耐心引導,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第三,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系生產實際,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努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特別是畢業前 的綜合實習,能結合林業生產實際開展,等于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見習技術員訓練,這對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就能很快適應工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正是學校復辦 以來堅持發揚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二、教學與生產緊密結合,為社會提供技術服務。

                    在復辦之初,學 校就十分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在后來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學校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學生的專業實踐訓練是由淺入深逐步進行的,如新生一入學,就由老師進行專業 介紹,參觀本專業成果展覽,參觀從育苗、森林培育到采伐利用的全過程,讓新生剛入校就初步了解本專業學什么,將來干什么,這叫“認識實習”。日常教學中有 課堂的現場教學、課堂實驗、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綜合實習等。從入學到畢業,形成由淺入深的實踐教學體系,并有相關的實踐考核標準。

                    學 校鼓勵各專業結合教學,向生產單位承接一定生產任務,實現教學與生產緊密結合,如林業、森調專業的二類資源清查、造林規劃設計、森林經營方案編制等,采運 專業的伐區工藝設計、林區道路測量設計等。由于長期堅持,逐漸形成傳統,也帶來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每年一到畢業實習階段,就有生產單位主動來到學校接收學 生。我們的學生在實習期間除了完成生產任務,還開展學雷鋒活動,主動打掃公共衛生,辦宣傳欄,與職工搞體育比賽和文藝聯歡,很受生產單位的歡迎。這些做法 既密切了學校和生產單位的聯系,也擴大了學校的社會影響。

                    為鍛煉教師的實踐能力,及時追蹤新技術的應用情況,學校支持教師利用業余時間或假期,有組織地向社會承接一定的技術服務項目。如采運專業建立了勘測設計室,學校為他們辦理了測量設計許可證,可以對外承接相應技術服務,在90年代南平庫區建設和316國道建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也為學校打出了名氣。林學類的調查規劃設計和植物標本鑒定也在技術服務中逐漸建立起信譽,有些教師還成為省內相關行業的專家。

                    這些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學校辦學社會效益的提高,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據五十年校慶時的不完全統計,1985年到2003年,學校為本省林業、交通、庫區等部門先后測設公路45條,總長294公里(其中178公里為高等級公路)。學校先后完成森林資源二類清查610.45萬畝、水土流失普查398萬畝、自然保護區調查5萬畝、速生豐產林基地調查287萬畝、造林更新規劃設計2.5萬畝、鄉鎮林場建檔28萬畝、伐區工藝設計1.26萬畝、森林經營方案編制5.4萬畝……,產教結合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受到社會的好評。

                    學校在這一時期發展中,一批60年代出生的青年骨干教師迅速成長,成為學校教學、科研、技術服務第一線骨干,有的進入學校中層崗位。1990-1993年學校先后通過林業部和省教育廳組織的專家評估,獲得“林業部優秀中等林?!?、“國家級重點中?!钡裙鈽s稱號??梢哉f,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學校復辦后發展最好,也是回報社會最多的時期。


                    • 更新辦學觀念,開展多形式多層次辦學

                    1995年, 我省率先實施招生并軌。次年,全國迅速推廣這一做法,中專生從此不再由國家包分配。同時期社會上也掀起一股教育產業化、否認教育的公益屬性的輿論,對職業 教育造成極大沖擊,中專的招生工作一下子走向低潮,一些學校的辦學陷入困境,我們學校也不能幸免。在嚴峻的形勢面前,我們不等不靠,決心調動一切積極因 素,依靠自己的努力,走“更新辦學觀念,參與社會競爭”的道路。那幾年學校進行了幾項對以后的發展至關重要的改革。

                    1、 立足行業,面向社會,對原有的專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以適應招生并軌后必須面向社會招生和就業的新形勢。這一時期我們得到主管廳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在政 策上省林業廳從未對學校有過制約。幾年時間,學校果斷停辦了一些老專業,先后新創辦了社會就業比較好或有發展前景的新專業,如市政工程、土木工程、森林生 態旅游、園林技術、財會電算化、計算機應用、木材加工(室內設計)等。在那困難的幾年,教師為適應新專業的教學,邊工作,邊進修學習,大家咬緊牙闖過難 關。專業的成功改造,讓招生局面逐漸改善,學校開始走出困境。

                    2、 開展多形式、多層次辦學,形成多樣化人才培養格局。在辦好中職教育的同時,學校創造條件與省內外高校聯辦了高等職業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現代遠程教育、高 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學校先后成立了“北京林業大學成教學院福建分院”、“北京林業大學農業推廣(林科)碩士研究生教學站”、“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福建 林業學校遠程培訓點”、“哈爾濱工業大學遠程教育學院福建林業學校教學站”。并被勞動部和林業部及有關部門確定為“林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 “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考點”、“福建省工人高級技術培訓基地”等。依托這些機構,學校每年都開展大量的職業培訓、崗位培訓 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同時并舉。

                    隨 著辦學觀念的更新,學生在校經學習培訓和參加國家有關考試,就能取得國家計算機等級證書、英語等級證書和相關專業技能等級證書,“雙證書”的理念逐漸為大 家接受,后來,教育主管部門還專門作出了畢業生“雙證書”的要求。越來越多同學在取得中專學歷證書的同時,又取得大專學歷證書。僅2001年就有500余名在校生報名參加全國成人高考,其中432人被正式錄取。學校幾年來先后組織輔導3500多名在校學生參加20多個專業大專自學考試,并保持較高的自考通過率。多層次多樣化辦學格局的建立,讓學校辦學路子越走越寬,社會影響的擴大,又進一步促進了學校的招生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開始步入良性循環,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扎實而良好的基礎。


                    • 參與社會辦學競爭,申辦高等職業學院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勞動者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一大批能夠擔當林業現代化建設重任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已勢在必行。學校必須積極參與社會的辦學競爭,搶占職業教育的制高點。經主管廳同意,在廳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學校走上申辦高職學院的第二次創業的道路。

                    1、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學校發展至2000年,在中專教育領域已成為全省排頭兵,但若以高職教育的標準來衡量,還有較大差距。學校不惜拿出多年積累,傾其所有,自籌3000多萬元,建成7000多㎡的綜合大樓、8000多㎡的學生公寓和學生服務中心,全面裝修改造了原來的禮堂、食堂、干訓樓、園柱樓、學生宿舍,重新美化了校園,改造了水、電系統。經過幾年努力,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

                    2、積極提升教學設備層次。在向社會提供技術服務的過程中,我們追蹤相關行業中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努力更新提升教學設備,讓學生在學校就能接觸到新技術、新設備,提高就業競爭力。如社會上剛開始推廣應用工程軟件時,學校就及時自籌100多 萬元,建立了工程軟件應用實訓室,及時添置了激光測距儀、衛星定位儀等新設備,學生可以在實訓室中接受行業最新技術的培訓。財會電算化實訓室、電子商務實 訓室都在那幾年相繼建成。學校的“植物組培實驗室”規模得到擴大,并承擔了科技攻關和科研任務,有關老師后來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學校先后建成了校園計算 機網絡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CMNS-2000多媒體寬帶校園網絡系統、遠程教育系統、多媒體學 術會場和多個多媒體教室,現代信息技術被應用到各教育環節,在我省教育系統受到好評,并多次接受兄弟學校的學習參觀。我們引以為榮的是,這一切絕大多數都 是靠學校自籌資金完成的。那幾年,我們把學費收入和技術服務收入的大部分都投入到辦學條件的改善中去了,為了學校的發展大局,教職工選擇了先犧牲部分個人 利益的做法。多年后,回想那一時期的奮斗歷程,我們都不禁為能得到教職工的理解和支持而感動。

                    3、 重視教師培養,提高師資隊伍素質。教育質量的提高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來保障,在申辦高職院的過程中,我們同時著手組建適合高職教育的“雙師型”師資 隊伍。一方面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的各種技術服務項目,在實踐中增長才干,讓他們取得各種資格證書和鑒定證書。另一方面學校不遺余力,在新專業創辦過 程中送教師進修學習、提高學歷層次。我們先后選送20余位教師在職或脫產參加碩士研究生學習,占當時全校教師總數的20%左右,這是很難得的。至2003年高職院批準成立前,我校教師中有副高以上技術職稱的44人,占教師總數的42%,在讀碩士研究生22人,博士生1人。我們支持教師參加教育部和國家林業局組織的教材編寫和教育研究活動,由我校教師主編或參編并正式出版的全國統編教材及部頒教學大綱達75門;在全國性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29篇,獲獎論文達69篇;有119項科研、技術推廣成果通過鑒定,其中29項獲獎。一支素質較高的適合高職教育的師資隊伍初步建成。

                    2003年2月,經過省教育廳組織的省專家組檢查評估,省高等教育設置委員會專家投票通過,省政府以閩政文[2013]27號批文同意“在福建林業學校的辦學基礎上設置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我們終于成功了。經過全體師生員工多年的共同奮斗,我校辦學終于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們站在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嶄新平臺上。

                    2003年10月26日,學校隆重舉行了“福建林業學校成立50周年暨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成立”的雙慶大會,3000多位來賓和校友參加慶典,望著歡樂的人群,我們感慨萬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堅信,學校的后來者在有50年辦學歷史的福建林校的基礎上,一定有能力讓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前途更加輝煌!

                    (作者林威系原福建林業學校第七任校長;蘇孝同系原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原福建林業學校副校長)

                    學校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金山路140號 (天麟校區)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海瑞路1號(江南校區)

                    版權所有: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友活動

                    欧美精品自慰系列寂寞少妇_亚洲三级网站_亚洲毛片在线_最新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发布
                  2. <dl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blockquote></dl><dl id="heqqt"></dl>
                    <tr id="heqqt"></tr>
                    <ol id="heqqt"><dfn id="heqqt"></dfn></ol><dl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blockquote></dl>
                      1. <kbd id="heqqt"></kbd>
                        <kbd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tr id="heqqt"></tr></blockquote></kbd>
                          1. <dl id="heqqt"><var id="heqqt"></var></dl>
                          2. <dl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tr id="heqqt"></tr></blockquote></dl><dl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tr id="heqqt"></tr></blockquote></dl>
                                    <kbd id="heqqt"></kbd>
                                    <dl id="heqqt"></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