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3時,天麟報記者在學院天麟校區綜合樓6樓小會議室采訪了馮詩根、呂絲竹、黃光華三位退休老教師,三位老教師都是學院前身——福建林業學校早期建設的參與者和建設者,他們為了學校的建設和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寶貴年華。
回憶過去的學校,呂老師說,過去這棟樓是一座只有四層的辦公樓,但樓里的每一塊磚,每一方土都是全校師生從水東橋挑來的。整整一年的時間,全校師生不論男女,都積極參與了這棟樓的建設。呂老師話音剛落,黃老師就對我們說,那時在學校里,不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很熱愛勞動,熱于奉獻社會。不論是咱們學校的天麟山,或是南平的九峰山山上的樹林都是學校的師生一起設計種植的。那時雖然條件很艱苦,但為建設學校,大家都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回想過去的教學,從教三十多年的黃老師說,過去我們的教學是非常嚴格的,我們有晚自修、階段考試。而教學中我們在引導學生理論學習的同時,更加注重聯系實踐、聯系生產,學校每個學期都有20節實驗課,教學實習每學期都有1—2周,對于畢業班的同學,學校還會安排全學期的畢業設計生產實習。所以當時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都很強,很受基層歡迎。對于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馮老師和呂老師也給予充分的肯定,他們共同回憶道,50年代,教學沒有課本,教材都是自己編寫的。不僅如此,我們上課用的大多數模型、標本和一些實驗物品都是任課老 師自己到山上采集制作的。天麟山、芒碭山三千八百坎、溪源庵、南平市郊區等都留下了我們學校教師和同學們采集標本的身影。而我們的同學們也會到全省各地去 參加林區設計,很多同學一去就是一輩子扎根在林區。過硬的專業水平和堅韌質樸的品質讓我們學校畢業的同學受到全省各地林區的歡迎,黃老師回憶說,過去我們都很重視專業的學習實踐,現在學生似乎更注重計算機、英語等應用型課程的學習。希望專業課老師能多多引導同學們學習好專業課,只有打好基礎,才能蓋一座堅固的大樓,才能在專業領域內有所成就。
最后,應本報要求,呂老師和黃老師還分別寄語學院。呂老師說,過去我們緊跟黨的步伐,愛國愛校、奉獻社會、艱苦奮斗、吃苦耐勞,今天我們更應該注重政治思想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黃老師說,學院一直在努力,一直在進步,希望學院早日實現萬人大校,爭取辦更多的本科專業,將更多的在校教師培養成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