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blockquote></dl><dl id="heqqt"></dl>
    <tr id="heqqt"></tr>
    <ol id="heqqt"><dfn id="heqqt"></dfn></ol><dl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blockquote></dl>
      1. <kbd id="heqqt"></kbd>
        <kbd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tr id="heqqt"></tr></blockquote></kbd>
          1. <dl id="heqqt"><var id="heqqt"></var></dl>
          2. <dl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tr id="heqqt"></tr></blockquote></dl><dl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tr id="heqqt"></tr></blockquote></dl>
                    <kbd id="heqqt"></kbd>
                    <dl id="heqqt"></dl>
                  1. 造就福建林業建設人才的搖籃——福建林校遷址南平天麟山創建回眸
                    發布者:陳新丁,洪流,林子利     發布時間:2013-06-24

                    從1956年初林業部福州林校遷址南平天麟山,到1969年底福建林業學校撤銷停辦,這是難忘的14年。我們三人既是林校畢業的學生,又是留校工作的教師,親身經歷了天麟校區創建和學校撤銷停辦的全過程,這段歷史,真可謂“艱苦創業,致力樹木樹人;學做結合,造就林人搖籃”。

                    一、眾志成城建新校,勤工儉學揚美名

                    1955年福州“1·20”遭受國民黨大轟炸后,北園校舍被空軍部隊征用,林業部福州林校的遷址工作也就擺上了各級領導的議事日程,并決定校址選定南平天麟山。1956年3月至5月,全校學生分批乘船沿閩江到南平新校區。7月, 學校更名為福建省南平林業學校,由省林業廳領導。當時所謂的新校舍給我們留下一生難忘的記憶,基建正在進行,師生們住的是簡易宿舍,竹柵就是食堂。要想改 善教學和生活條件,只能依靠自己邊教學邊勞動,挖山整地、開建道路、培育苗木、廣引樹種、種植標本園、綠化天麟山等等,廣大師生成為建設天麟山新校區的主 力軍。特別難忘的是1960年 建設學校綜合辦公樓,它更是廣大師生辛勤汗水的結晶。不管是領導、老師還是學生,男女齊上陣,從水東大橋下挑磚挑瓦上天麟山上,涌現出許多動人的場面和感 人的事跡。尤其是黨員干部,他們的先進行為,在建設天麟山校區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福建林校創辦以來,始終有一批堅強有力的領導干部和骨干隊伍,如郭國 柱、黃吉星、趙守經、曾梅生等,都是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老干部,他們黨性強,富有群眾工作經驗,嚴于律己,在師生中享有較高威望,為我省林業教育事業傾 注了畢生的心血。正是在他們的帶領下,廣大師生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美麗的天麟山校園,留下了難忘的天麟情結,豐富了可貴的天麟精神。

                    1958年,“大辦林業”的口號響徹八閩大地,為了發展林業高等教育,省林業廳決定由福建林校郭國柱校長帶領一批骨干教師、干部到南平西芹籌建福建林學院。在福建林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當年6月完成了從西芹至院口2.7公里長的公路測量設計,7月份開始由數百名師生實行分段包干施工,苦戰兩個月,勝利完成了任務,實現了西芹到院口的車輛通行,為林學院全面建設提供了保障。9月,福建林學院正式成立,郭國柱校長調任福建林學院副院長,并兼任林校校長。福建林學院當年開始招生,為了讓林學院新同學有較好的學習環境,新生入駐在林校的天麟山校區,而林校59屆6個班師生遷駐西芹院口養豬場,邊教學邊勞動建校(即福建林學院)。1959年9月林學院全部遷往西芹新校區辦學,林校師生才返回天麟山校區上課。這段時間,林校曾更名為福建林學院中學部、中專部、附屬林校,至1961年恢復為福建省南平林業學校,1963年9月正式更名為福建林業學校。這既是一段難忘的林業院校創業史,也是一段彌足珍貴的林業院校手足情。

                    在“大躍進”的浪潮中,支援福建林區道路建設也成為當時林校師生的一項重要任務。1958年7、8月份,林校部分教師首先在南平市參加林區道路測量勘查,進行技術練兵。10月初,學校組織林區道路勘測設計隊,由莊希鐘老師負責人,陳新丁、潘雙興、洪流等三位教員帶領59屆48名 學生分別赴長汀、寧化、清流等縣林區開展簡易森鐵、林區公路外業勘測工作。我們千方百計克服一切困難,師生同住簡易工棚,一起翻山越嶺,跋涉在深山老林之 中,開展選線、劈草、勘測等各項工作。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努力,順利完成了外業勘測任務?;匦:笥诌M行一個月左右的內業設計制圖、工程量預算等工作,及時 把設計資料交付生產單位施工使用。共為長汀、寧化、清流三縣完成簡易森鐵、林區公路勘測50多公里,為學校勤工儉學創收6萬多元,占學校當時辦學經費的50%左右。這是林校創辦以來的首次具有教學改革意義的大膽嘗試,它既鍛煉了師生艱苦創業精神,又表現面向林業基層,參加社會實踐,為林業生產服務。由于學校教育緊密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為社會發展和生產建設服務成績顯著,多次受到上級表彰,1958年被林業部評為“勤工儉學·勞動建校先進單位”、“全國先進林?!?,1959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評為“先進單位”。

                    二、艱苦創業渡難關,培養師資夯基礎

                    1960年到1962年 我國經歷了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在校師生由于糧食定量普遍減少,加上油和副食品短缺,許多師生出現水腫、肝炎等疾病,人心不定,影響了教學的正常進行。為了 迅速扭轉這一局面,當時學校及時采取措施:一是學校領導帶頭與師生同甘共苦,校長黃吉星、書記趙守經主動取消“中灶”生活待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師生 共度難關;二是成立學校政治處,由馮詩根老師負責,采取多種形式,深入細致做好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 是發動師生上山挖野菜、拾谷穗,用“山豬肝”做粿充饑;四是對有水腫病等的師生發給“糠餅”,減輕和預防疾病,讓師生做操、曬太陽,以增強抵抗力;五是加 強食堂管理,改善師生生活,及時選派黨員教師下學生食堂,千方百計想辦法出新招,盡力讓學生滿意高興;六是組織學校文工團,積極開展文娛活動,活躍師生文 化生活,鼓舞士氣。通過這些措施,穩定師生思想情緒,共度難關,逐漸恢復了正常教學秩序。1961年,隨著 “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的提出,當時學校根據實際情況,于當年9月下放、外調教職員達20余人,約占教職員總數的三分之一,既壓縮編制減少事業經費支付,又可支持其他林業單位工作。即使是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學校仍然堅持教學為主,堅持組織教師自編教材,提倡動手制作教學標本,加強實驗室建設,改革教學管理和考試方法,一切為學生的成長著想。1960年學校榮獲“全國教育和文化、衛生、體育、新聞方面的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

                    林校創辦初期學校領導就高度重視師資力量的培養,雖然政治運動較多,但努力做到教學工作不放松,力爭解決師資缺口問題,大力培養師資力量,努力夯實教育教學基礎。學校始終能夠堅持高標準辦學,并有專業教師參與部頒標準的制定,形成政策制定與教學執行之間的良性互動。1956年7月, 黃吉星、盧成林、陳傳馨參加林業部召開的教育會議,專題研究確定部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并留京一周多參編林業專業教學計劃以及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大 綱?;匦:?,學校全面貫徹會議精神,在教學中堅持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三基”的培養和訓練,并以此打下牢固的辦學基礎。1962年, 在貫徹黨的調整方針和總結經驗教訓的同時,黃吉星、陳傳馨、盧成林、莊希鐘、林思明被林業部聘請為全國林校教材編寫委員,學校承擔采運專業編寫組長單位的 任務。這些措施,為教學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師的培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此,林校不僅有正規的專業課和基礎課系統教材,而且始終按照部辦林校的辦學標準,堅 持課堂實驗實習、教學課程實習與生產綜合實習相結合的辦學實踐,并配備專門實驗室和專職實驗員,以培養“應用型”、“工藝型”的中等林業技術和管理人才。

                    我 們認為,堅持培養和提高師資隊伍素質是辦好林校的關鍵所在。針對林校當年辦學的實際情況,根據專業設置和課程需要采取四條渠道加強師資建設。第一,充分發 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讓他們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組織新教師觀摩聽課,以老帶新;第二,積極從省內外高校商調專業老師,這階段先后調進了18位骨干教師;第三,選送留校畢業生到高校對口進修,56屆畢業生留校20人,58屆畢業生留校10人, 其中大部分送北京林學院、南京林學院、福建農學院、廈門大學、福建師范學院等院校進修深造。第四,結合實際,堅持自編鄉土教材,將教師的業務水平提高與當 地的林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通過這些措施,學校的師資隊伍很快得到補充和提高,不斷滿足專業發展的需求,成為帶動學校教學改革和發展的一股推動力量。在這 其中還涌現出一批優秀老師,如陳傳馨用松針、松根、松皮試驗生產多種林產品成功,并編寫《馬尾松綜合利用》一書,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福建日報》進行了 專門的報導和推介。

                    三、矢志不渝促教改,學做結合抓質量

                    1963年,隨著國民經濟的逐步好轉,學校也出現了許多新氣象、新面貌。1964年,廣大師生尤其是黨員干部自覺對照先進,主動尋找差距,調動了廣大師生的積極性,有力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推進了半工半讀教育制度改革。

                    1964年,是林校發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各項教學改革成效顯著。這一年,是福建林校創辦以來生產實習成果最豐碩的一年。采運專業408、409兩個班共57人到永安市益口和大坑兩個伐木場進行為期67天的伐區調查和生產工藝設計,共完成了45個林班伐區調查,開展生產工藝設計、測量森林面積共2236.73畝,進行每木調查出材量共20490立方米,勘測設計林區公路7.07公里,勘測設計大橋一座、小橋三座、涵洞11個,勘測設計集運材道路13公里。師生們還用油鋸伐木造材、鏟皮、修節計130立方米。這是真刀真槍的生產實踐實習,是一次踐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方針的寫照,受到兩個場和永安市森工局領導高度贊揚。這一年,是福建林校創辦以來綠化造林最多的一年,全校師生當年在天麟山、九峰山、水東馬站、市郊林場等綠化造林4000畝,為市郊林場、天麟山校園、南平市區周邊綠化造林打下堅固的基礎。這一年,是福建林校創辦以來最興旺發達的一年,設置專業最多,有林業、采運、林業財會、森工財會和林專(指招高中生的專業)五個專業;入學新生最多,當年招收的新生355人,占在校學生總數的70%左右,而且是第一次招收高中畢業生;外聘教師最多,有來自省林業廳計財處的專職財務干部,有來自基層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干部,來校任教外聘教師達10多人。

                    文化大革命運動波及林校,1966年7月開始學校停課,師生外出串聯。1967年下半年師生返校復課。1968年上半年,林思明、陳新丁、黃光華等老師帶領林業327、林業328兩個班的76位 同學先后赴順昌、龍海、東山、南靖、同安、惠安等地林場,深入工區,向工人學習。通過參觀考察林業生產,廣泛召開老工人、技術員、校友座談會,征求教改意 見?;鶎恿謽I單位普通反映林校學生最受歡迎,一是安心基層工作,同職工同吃同住同勞動,不怕苦不怕累,到工區、住工棚、吃竹筒飯、打梆腿是基本功,上山勘 測或勞動更是家常便飯;二是肯學習會鉆研,有不少同學寫有技術專著;三是服從分配,黨叫干啥就干啥。在中等技術學校紛紛撤銷的時候,他們希望林校繼續辦下 去,更多地培養學生分配到基層。1968年在閩侯白沙林場進行生產經營管理實踐期間,大家利用休息時間座談討論,提出林校林業專業教學改革的九條初步意見,想不到這份《福建林校林業6427、林業6428班教改實習隊有關學校林業專業教學改革初步意見(討論稿)》,竟然成為林校停辦前林業專業畢業生留下的最后一份教改成果。

                    我們認為,堅持教學和生產實踐相結合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首先是堅持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根據林業建設和發展的需求,學校在專業設置上及時進行調整,先后設有造林、森林經營、林業、采伐運輸、林業財會、森工財會、林專、林業教育、林產化工等9個 專業,以滿足當時大辦國營伐木場和國營林場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其次是教學改革和服務社會相結合。學校不斷配合主管單位聯辦技術培訓班,以提高林業干部技術 應用能力。第三是堅持建好教學實習和生產勞動基地。根據教學實習、生產勞動和基層生產單位的需要,在來舟、衛閩、峽陽等林場建立教學生產實習基地,在南 山、上洋、沙溪口等地建立農業生產勞動基地。第四是將理論教學和生產勞動結合起來。學校堅持以德為先,堅持傳授知識與訓練技能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重在培養 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四、林人搖籃初造就,天麟精神長流傳

                    這14年,學校為林業戰線培育各類林業專門人才1861人,他們后來基本上成為林業系統的領導力量和技術骨干,為福建林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贏得社會的好評和尊重。他們中涌現出許多杰出人才,有省部級領導1人、地廳級領導11人、縣處級領導36人、全國勞模及綠化獎章2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6人、教授專家學者13人、優秀企業家4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還有許許多多一輩子獻身于林業事業,他們中更多的是林業工程師,是林業站長、林場場長、林業局長,他們默默無聞地扎根在林區,始終作為林 業基層單位的骨干力量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為綠繪八閩大地建功立業,得到社會認可,為學校贏得了榮譽,福建林業學校也因此被譽為“八閩林人的搖籃”。這14年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雖然面臨著種種困難和挑戰,但是,全校師生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克服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努力完成各種任務,鑄就了“天麟精神”,為后來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由于戰備需要,鑒于天麟山地勢十分險要,可以控制整個南平市區和閩江流域,1969年初秋的一個早晨,上級領導決定撤銷福建省最后一所中專學?!=謽I學校。當時根據上級領導要求,林校在停辦前必須完成一條戰備公路的測量任務,學校馬上組織部分教師認真負責地完成從今天的南孚電池廠至安濟全程12公里的勘測任務,并與南平市森工局合作設計。如今這條公路通車運行已40余年仍舊完好,每每通過這里,往事總是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1969年12月29日,福建林業學校停辦,天麟山默默佇立著俯視閩江,她在等待著下一個漂流,等待下一個輪回。這一等待,等來了1974年的復辦,等來了2003年的升格,等來了更加輝煌的明天。我們和天麟山一起,繼續等待著、努力著……


                    (作者陳新丁、洪流系58屆森林經營306班校友;林子利系56屆森林經營301班校友)

                    學校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金山路140號 (天麟校區)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海瑞路1號(江南校區)

                    版權所有: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友活動

                    欧美精品自慰系列寂寞少妇_亚洲三级网站_亚洲毛片在线_最新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发布
                  2. <dl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blockquote></dl><dl id="heqqt"></dl>
                    <tr id="heqqt"></tr>
                    <ol id="heqqt"><dfn id="heqqt"></dfn></ol><dl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blockquote></dl>
                      1. <kbd id="heqqt"></kbd>
                        <kbd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tr id="heqqt"></tr></blockquote></kbd>
                          1. <dl id="heqqt"><var id="heqqt"></var></dl>
                          2. <dl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tr id="heqqt"></tr></blockquote></dl><dl id="heqqt"><blockquote id="heqqt"><tr id="heqqt"></tr></blockquote></dl>
                                    <kbd id="heqqt"></kbd>
                                    <dl id="heqqt"></dl>